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公司今年共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具体立项情况如下:
1、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项目负责人:汪长玉
项目名称:赋能还是负担?智能化工作变革对年长员工的影响及其适应行为和效果研究
项目简介:为积极应对劳动力老龄化,国家从供给侧提出要“稳妥推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的出台和实施,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从需求侧提出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生产经营活动自动化和智能化”。但二者同时出现给彼此实施带来挑战。一方面AI应用引起的工作变革给年长员工带来赋能的同时还伴随负担,影响他们的持续工作动机和能力;另一方面数量越来越多的年长员工若不能成功适应智能化工作变革会阻碍AI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学者们呼吁同时关注老龄化和智能化议题,但关于年长员工如何应对和适应智能化工作变革的过程机理还是空白。为增强老龄人力资源保留和开发利用政策与智能化转型工作的互补作用、缓解替代作用,本项目重点围绕如下问题开展研究:智能化工作变革会给年长员工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引导和帮助年长员工积极认知和评估智能化工作变革、选择积极适应行为?如何帮助他们成功适应智能化工作变革、实现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科学回答上述问题可为从政策和技术双重视角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理论依据,为组织开展智能化转型和老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启示。
个人简介:汪长玉,博士,tyc86太阳集团副教授、硕导。目前兼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青年工作部副部长;《智慧医养研究动态》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知识管理(如代际知识转移、知识隐藏、知识共享经济平台)、信息系统用户行为(如年长员工数智技术使用和适应行为、零工平台从业者行为、企业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行为)等。主持国家自科项目2项(面上、青年)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在组织管理 (如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Management Decision、科研管理、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和信息系统领域权威期刊(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 信息系统学报等) 发表论文20余篇。
2、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项目负责人:王业静
项目名称:“创业导向下高技术制造企业战略重心转移的驱动机制与效应研究”
项目简介:我国高技术制造企业长期依赖于市场规模,引进技术和模仿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然而,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和“逆全球化”等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竞争优势和增长逻辑不复存在,众多企业被迫转型升级,纷纷进入战略调整期,提出“二次创业”推动战略转型的理念。“创业理念”赋予了企业风险承担、机会识别、主动竞争、敢于创新等意识(创业导向)。已有研究对企业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大多关注外在压力,较少体现企业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解释企业战略重心转移的内生驱动机制。本项目结合创业学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通过规范研究,探讨创业导向如何促进我国高技术制造企业战略重心转移、两者关系受哪些情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企业战略重心转移的效果,即创业导向下企业战略重心转移对组织产生哪些适应效应和破坏效应、如何增强其适应效应和抑制其破坏效应。本项目认为,创业导向驱动下的企业战略重心转移是其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过程,探索内在作用机制及效应的“黑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个人简介:王业静,博士,副教授。2017年4月毕业于湖南大学tyc86太阳集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美国University of Missouri, Kansas City(UMKC)管理学院访问学者;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美国University of Missouri, Kansas City(UMKC)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7年5月入职tyc86太阳集团。主要研究兴趣:创业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高管团队管理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 (科学学研究、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管理学报、研究与发展管理等) 发表多篇相关论文,指导员工参加各类创业、创新竞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讲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3、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负责人:彭旭
项目名称:跨区电力隐含碳时空错位效应的分解与重塑机制:基于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审慎干预政策研究
项目简介: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人类需要应对的重大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家,急需采取行动计划降低碳排放,促进能源系统的快速低碳转型,为未来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低碳转型路径,提高实现气候目标的可能性。中国经济的持续转型对电力部门产生了重要影响:电力需求增长持续放缓,单位GDP产出的电力消费不断下降,电力资产搁浅风险不断增加,跨区电力交易规模不断增长,进而改变了跨区电力交易网络的隐含碳流。本课题聚焦长期以来在跨区电力交易中存在的“经济-环境”空间错位和“碳达峰”时间迁移错位问题,基于地区禀赋异质性和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协同性,从时空错位视角,采用优化建模、计量和博弈论等方法,剖析电力隐含碳跨区转移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分解其驱动因素;构建基线情景,采用高分辨率多时空尺度下的电力大数据,测算电力隐含碳的时空错位度;构建假设情景,度量能源转型、效率提升与电力贸易对于电力隐含碳的影响;构建基于技术扩散和成熟度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综合评估模型;开发仿真系统模拟不同政策组合的交互效应对于电力隐含碳时空错位的影响并建立审慎干预政策体系,进而重塑电力隐含碳的时空错位效应,科学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个人简介:彭旭,同济大学经济学博士,马里兰老员工态经济学联合培养博士,tyc86太阳集团讲师。现从事能源与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研究兴趣包括贸易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能源低碳转型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食物-能源-水耦合,环境拓展的投入产出分析,产业政策。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经济发展》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软科学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
4、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低碳导向下基于车网互动的需求响应政策模拟与优化:行为视角
项目负责人:高颎
项目简介: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电网容量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问题亟待解决。在车网互动技术支持下,基于电动汽车进行需求响应可以调节电力负荷、消纳可再生能源、创造个人收益,但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用户参与水平。为提高用户参与水平,需要对电动汽车用户的参与意愿和行为特征进行探讨,考虑相关政策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科学的事前评估。本项目拟从行为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实证分析、系统建模和仿真方法,探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背景下用户出行、用能等方面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关联,刻画从个体到群体层面的行为涌现规律,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不同需求响应政策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并借助政策仿真和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对政策效果进行事前评估和合理优化。项目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政策通过微观个体行为影响宏观社会系统的作用机制,为低碳政策制定提供方法参考和合理建议。
个人简介:高颎,管理学博士,tyc86太阳集团讲师,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管理与低碳出行行为,相关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等国际权威期刊。